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部分产业走在世界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提高到2016年的56.2%,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资源。我们要建成创新型国家,必须拥有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战略科技力量,必须拥有一支国际一流的人才队伍。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这是我们的优势,但人才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2017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美国、日本等国家人才竞争力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我国在全球118个国家中排名属于中等水平,特别是在人才队伍结构、人才政策开放度、人才发展环境品质等方面差距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
我们始终着眼完成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一重大任务,始终聚焦解决影响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才短板弱项,始终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规模、人才素质的基本需求,树立全球视野、保持开放思维,对标国际标准、汇聚全球智慧。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近年来,国家连续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开出良方:2008年开始实施“千人计划”;2012年正式启动“万人计划”,引进了数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培养造就了一批本土顶尖人才……但是,创新型人才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和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我们应当进一步聚焦战略科技人才、成果转移转化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开发,加强战略性人才资源储备。同时,也要探索建立海外精准引才模式,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绘制“全球高端人才地图”,掌握世界范围内高端人才的分布和供给情况,并且按照行业、产业需求研究制定并定期发布引才用才指导目录,动态匹配人才供给与需求,不断优化创新型人才结构。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这需要我们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体系,聚焦建立全球人才联系合作网络,研究制定更加有利于海外人才资源刚性引进、柔性使用、就地开发和离岸创新创业的人才政策;聚焦海外战略科学家及其团队引进,研究制定全流程的服务、保障、落地政策;探索实行技术移民制度,制定灵活便利的人才签证政策,加快资格互认进程,落实保障海外人才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确保海外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作者为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