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很多人一样,对忻钰坤的《暴裂无声》充满期待。没办法,他的处女作《心迷宫》的剧本在近几年的国产电影中太过惊艳,诺兰式的多线索叙事,黑色电影,低成本处女作,这几个关键词加在一起就充满一种神秘感,在一堆国产独立电影中鹤立鸡群,再加上他年纪还不大,这就更难得。
看完《暴裂无声》,我最大的感受是忻钰坤的野心更大了,也更生猛了。三年过去,他早已不再满足于炫技式的叙事技巧,而是想通过一部黑色悬疑类型电影把中国当下社会三种阶层的不同面貌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勾勒出来,甚至还想深挖一下背后的原因——就像电影中出现的城市楼群、大山丛林、煤矿烟雾,只是有点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在他的镜头下,贪婪伪善的矿主,懦弱自私的律师,生猛可悲的农民,每个人物都处在一种即将崩溃的边缘,为了突破困境不惜拼命撕咬,等待最后的无声爆裂。
在这部电影里还是能看到一些其它电影的影子,比如科恩兄弟的冷峻、暴力和动物式的猎杀与反猎杀。《心迷宫》从片名上就致敬了《血迷宫》。《暴裂无声》从开篇就一直在提示观众,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所以关于“吃”的描写就占了很重要的篇幅,且很有仪式感。比如上层的昌万年,脑满肠肥,一个人吃着一大桌的刀切羊肉,在特写镜头下满嘴流油,但是他在学校捐款的时候却吃的是西红柿,非常虚假。中产阶层的律师徐文杰吃的是家常菜和饺子,而底层的张保民就着辣酱啃馒头——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生物链界限分明。而且这背后还隐藏着一种“吃”。比如昌万年,在开场就用暴力手段把另一家对头公司吃了;张保民儿子失踪的原因,就在于昌万年爱吃羊肉的贪吃嗜杀的劣根性。
电影的生猛性还体现在凶狠激烈的打斗上。主角张保民因为年轻时打架咬断了舌头,成了哑巴。他一出场就是在打架,之后也随时在打架——在矿上打,在公司打,因为他不能言语,只能靠拳头来说话。在丛林角色定位中,他属于被欺负的羊,但偏偏又不是乖乖扮演自己角色的羊羔,而是喜欢用羊角顶撞狼的狠角色。面对煤矿企业的威逼利诱,他不同意签字,用羊骨刺瞎了屠夫的眼睛;他路见不平,一人单挑闹事的矿厂混混;他为救儿子,只身夜闯昌弘矿业。这种古典侠士型人物在近来的国产电影里很少见,尤其是办公室大战,双方都是一股鱼死网破的狠劲儿,没有过多的专业动作设计,就是凭借动物本能撕打,非常原始,但是破坏力极大,让人想起了朴赞郁的《老男孩》中经典长廊打斗戏。不得不说,近来的国产电影里太缺这种阳刚生猛的角色。
除了格局更大,视觉更生猛,忻钰坤在类型化上也更加明确,充分发挥他擅长的悬疑设置能力,包括主要人物露面,都是在最后一个镜头才交代。电影里布满了各种小小的叙事迷宫——比如在屠户的店里寻找儿子,昌万年办公室里那扇半掩的门。在每一个真相即将揭开前,他都会笔锋一转,顾左右而言他,让你的心一直悬着,跟着他的视角一起去追寻,这是这部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电影最大的悬念很早就抛出——张保民的儿子失踪了,他到底去哪儿了?是死是活?为了制造悬疑迷惑的氛围,电影里设置了三个孩子——独眼屠夫的儿子,也是事件的目击者,戴着奥特曼的面具总给人一种虚幻的希望;徐文杰的女儿媛媛,和张保民的儿子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互为映衬的关系,上演了一次掉包计。在结尾,导演甚至设计了一次臆想的画面——让张保民的儿子救出了媛媛,但是又毫不留情地回到现实,剧情猛然反转,让人震惊。
这部电影最想表现的是一种小人物的无力感。张保民是一个具有浪漫化想象的角色,战斗力爆表,却是一个哑巴,具有很明显的隐喻意味,他面对丛林社会非常无力。作为男人,他没能保护自己的家庭——儿子失踪,妻子病重,在接过微薄的政府补贴时只能无奈叹气。在追寻真相时,他精疲力竭,出生入死,推开昌万年办公室的暗门,看到的却是充满杀意的猎场。昌万年和徐文杰,这两个狼狈为奸的人虽然入狱,但是并没有吐露真相,就像《杀人回忆》一般,真相永远飘浮在空中,这种心灵的重压远大于身体所承受的暴击。小人物在面对急速转变的社会时完全无能为力,沉默失语可能成为一种常态,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从《心迷宫》到《暴裂无声》,忻钰坤从影像到人物都有了进步。他精准地掌握了悬疑类型叙事的同时,又与当下社会有着深入的对话,难能可贵。整部电影散发一种未被商业侵蚀的诚意,它直愣愣地将导演对待世界的态度生猛地表达出来。它的缺点也比较明显——有些主题先行,对上层社会的描写明显不如底层那么真实娴熟,暴发户老板多少有些脸谱化,而过于巧合的情节也有设计之嫌,影响真实感。但是能看出忻钰坤在逐渐摆脱那些熟悉的烙印,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在目前的青年导演里非常少有而独特。他的未来,依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