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那几部要么因为主角演技(比如《至暗时刻》)、要么因为主角颜值(比如《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而获得坊间热议的本届奥斯卡提名片相比,《魅影缝匠》显得相当低调:没有太多映前宣传,也不想因循最近几年好莱坞得奖影片“政治正确”的惯用套路,无怪有影评人称这部静悄悄上映又静悄悄拿走金球奖及奥斯卡多项提名的电影,是清高自傲的“绝俗之作”。
奥斯卡三届影帝刘易斯为自己的息影之作,选了一个诡异离奇的爱情故事:活跃于1950年代伦敦上流社会的缝匠雷诺兹在一间餐厅偶遇侍者阿尔玛。相恋后,因雷诺兹古怪的、掌控欲极强的脾性,两人之间的误会与摩擦不断。后来,渴望被爱的阿尔玛凭借一盘精心烹制的毒蘑菇,令原本强势的雷诺兹身心变得脆弱。她开始反击,而他开始依恋她。这一段不可捉摸的爱情因几颗毒蘑菇而生出戏剧性十足的反转,愈发显得晦暗奇诡、不可言说。
配乐为整部影片氛围的塑造助力不小,不论是大片迷离的弦乐还是数段孤寂自娱的钢琴独奏,都是复古且怀缅的。作曲家约翰·格林伍德本是英国乐队“电台司令”中的吉他手,曾多次为《魅影缝匠》导演保罗·安德森的作品创作配乐。今次为这部鬼魅且情欲撩人的电影创作配乐时,格林伍德说他曾大量聆听古典音乐唱片汲取灵感,其中便包括加拿大钢琴家古尔德演奏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古尔德可说是二十世纪古典音乐圈中出了名的怪人。他弹琴的姿势怪(常常弯腰弓背,鼻尖几乎要碰到琴键),生活习惯也怪(独居在多伦多一幢公寓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流,只愿透过电话和信件往来),连他乐于且擅长演奏的巴赫作品都是极为新奇另类的:他1955年灌录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几乎成为乐迷口中的“神品”,而当他在1981年重新录制这部巴赫经典的时候,用时比十七年前的那一次,多了整整十三分钟。
古尔德从不在乎外界的评价,只愿忠于自己的内心,哪怕要承受世人不解甚至嘲讽的目光。这般特立独行的作风,与《魅影缝匠》中的男主角雷诺兹颇有几分相似。电影中的雷诺兹一直对他过早去世的母亲念念不忘,甚至将母亲的相片缝在西装的内衬中,古尔德虽说三十岁后便搬离父母在郊外的房子独自在市区生活,却一直像个长不大的小男孩,看起来古怪冷漠,实则渴望温暖与关怀。
古尔德演奏的巴赫钢琴作品,并未直白地出现在影片中,而是被配乐作者巧妙地改写,略去其形而取其意,将巴赫旋律中端庄古典的意蕴与演奏者古尔德的古怪与不循常理糅在一起,以彼处的奇诡映照电影中缝匠雷诺兹内心的孤寂与纠葛。片中配乐虽说不时给人用力过猛之嫌,但那几个钢琴独奏的段落,不论开篇两人初遇时抑或结尾阿尔玛回忆当年时,都点缀得恰到好处。
钢琴家古尔德曾在深夜与恋人聊电话一聊便是几个小时,将自己种种微妙复杂的情绪一股脑地讲出来,也不理电话那头的人是否听得昏昏入睡,雷诺兹又何尝不是这样?当他卸下知名缝匠的光环,不再强势喝令他手下裁缝与模特的时候,他也不过是一个孤独的老人,躲在昏暗的、生着炉火的房间中,伏在爱人怀抱里,像一个赖在母亲身边的小男孩。